梅雨季遇滁州鲜!这口“水中白玉”藏着夏至鲜味密码~|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
发布日期:2025-06-27 18:48 点击次数:54





6



二十四节气里的滁州味道
今日
夏至
『夏至篇』梅白鱼
今天(21日)10时42分
迎来“夏至”节气
夏至是夏天的第四个节气
也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
人间晴好,万物繁盛
一起迎接充满活力的盛夏吧!

24节气里的滁州味道
本期带你走进『夏至篇』梅白鱼
素衣美人——梅白鱼
作者:郑心一
古人爱鲈鱼,但“除却松江到处无”,讲究地产;
旧谚有:清明挂刀,端午品鲥。说的是刀鱼、鲥鱼,讲究的是食用的时令;
“今有梅鱼共一醉,何须开口话乡愁”?说的是江淮间风物——池河梅白鱼。“池河梅白鱼”这一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让它获得了权威的身份证:出生地——池河;出生日期——梅雨季。
所以,吃梅白鱼,地产和时令都是容不得商量的。

关键词:池河,梅雨季。
先说池河镇。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,镇的西头有一座和赵州桥齐名的明代古桥——太平桥,迄今六百多年了。梅白鱼的俗名叫翘嘴白,当地人还喜欢叫它参子。它只有在每年的梅雨季节,从洪泽湖逆流而上,到在池河镇至三和镇之间的水域里产卵,这个时候才能被叫做“梅白鱼”。而以太平桥为中心的这方水域,尤其是桥北五里回流形成的清水湾是梅白鱼的核心产区。

梅白鱼的做法分古法和今法。据说明代的时候,定远县县令喜欢在梅雨季节来到池河,他是冲着梅白鱼而来。渔家刚捕上来的梅白鱼,会从排泄部位淋出奶白色的汁液,这样的鱼在船上就着河水下锅,略施葱姜,味道鲜美无匹。镇上的大户人家来了贵客,一定不在家里宴客,请去船上,以梅白鱼为主,让渔家做上几道河鲜,就在船头对酌起来,是很体面风雅的事。出水即入锅,河水煮河鲜,是古法最地道经典的吃法。那时,池河是南京到凤阳的重要驿站,往来不绝的官家商旅就把梅白鱼传说了出去,成了几百年来好食着的心头之好。数百年前池河河面上的缕缕鱼香,成为了传说中的追慕和神往。

如今梅白鱼的做法多样,不过特定季节,特定水域捕捞上来的正宗梅白鱼已经属于稀见之物了。去年六月的一天,池河的外甥给我发来视频,是梅白鱼乳液淋漓的画面,让数百年的传说有了实证。我转发朋友圈,点赞无数。

第二天,我便驱车赶到了池河,在镇文化站李学斌的引领下找到了渔民朱凤玉。老朱今年70岁,他小时候就跟随父亲在池河上打鱼,于今已经六十多年。他介绍说,池河水域鱼产特别丰富,几乎江淮内外的鱼,在这里都能见到,我着急地问他:“昨晚有没有逮到梅白鱼?”朱凤玉笑着说:“梅白鱼哪年梅雨季节逮不到?”于是,把我们引到建在院子里的鱼池边,只见里面不仅有参子,还有草鱼、鲇胡子、昂刺、龙虾、泥鳅之类,见到人,一干鱼扑棱棱乱窜。朱凤玉去鱼池里抓了几条参子,每条半斤左右,用手略挤,果然有乳汁状液体滴沥而下。他介绍说,梅白鱼要符合三个条件:以池河镇为中心的附近水域,梅雨季节,必须是公鱼。问,为何必须是公鱼?他说,猛鱼(方言,意母鱼)肚里有籽,没有鱼白。他的老伴从鱼肚子里挤出一小块猪油状物,老朱说,这就是鱼白,“奶液”就是这个分泌出来的,只有这里的公鱼有,猛鱼没有。他告诉我们,梅白参子性情急,胆子小,出水很快就死,死了就不会分泌“奶液”,所以河水煮活鱼,才是上上品。祖上传下来说,以前南京那边专门过来吃梅白鱼的人多,可能与当年朱元璋以及定远在朝高官回乡经常经过池河有关。

他还介绍说,池河水域光参子就有好几种,其中有梅白、青参、翘嘴朱红。这三种鱼的名字我是第一次听说,诗意而又贴切形象。

现在即便是池河镇的人也早已失去了船上河水煮活鱼的条件。
今天的梅白鱼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:
一是清蒸。一条一两斤重的梅白鱼,在身上用刀片出鳞状切口,塞入蒜片,另加葱段姜丝油盐陈醋蒸出,肉如脂白,极其鲜嫩。还有的在清蒸之前先用盐码一下,鱼肉更有弹性,更富滋味。
二是红烧。池河人红烧梅白鱼,先将鱼用面滚一下,在热油里过,至微黄,加豆瓣酱油、香醋、葱姜辣椒炖煮,既保证了鱼的鲜嫩美味,鱼汤又可以泡锅巴、面饼;更讲究一点的做法,放几只螃蟹或者龙虾、草虾、草鱼、昂刺和梅白鱼一起烧,把鱼虾的鲜美累加拔升到另一个界面。“纵有家财万贯,不吃鱼汤泡饭”,池河流域的民谚,道出了鱼汤鲜美的可怕。

第三种做法,腌制咸鱼。咸鱼干一直是皖东乡村传统的下饭菜。现在池河人做咸鱼,已经有所改良——不再那么干,也不再那么咸。把净鱼在盐水里浸泡一下,然后晾晒吹风,至五六成干,置入冰箱冷冻,烧出以后,肉和刺自觉间离,鱼肉成块,紧实可口,是道开胃下饭的好菜,也是皖东四季不断的招牌菜。做咸鱼的大多是过了梅雨季的参子,梅白鱼他们是舍不得腌制的。

在池河镇的那天中午,我吃了两道鱼:清蒸的和红烧的。都是鲜鱼现做,没经盐码,味道一个是鲜,一个是嫩。回味起来,清蒸的像茶盏上升腾的水汽,清淡而甜;红烧的,感觉如苏东坡三州功业里的文字,醇厚而美。陈年里的味觉记忆被唤醒,如压在碗底的话题,被打开了时间的舱门。这也许正应了捕鱼人老朱说的话,池河水干净,多沙,少淤泥,因为是活水,所以大河鱼比大水库里的鱼还要强上一等。

梅白鱼,白皙啊、修长、性急、胆小,如深闺处子,含词未吐,不著朱粉,池河人雅称:素衣美人。
梅白鱼是第几鲜
作者:蒋林
江南水乡有一种水八仙名号,一听就觉得舒服。分解开来:茭白、莲藕、水芹、芡实、茨菰、荸荠、莼菜、菱,这些水灵灵的词就像自带仙气似的,看着也很舒服。叫她们八仙是叫对了。还有人把水里的另一些活物也归纳了,叫做水八鲜,想想也有道理。大闸蟹、桂鱼、昂公、鲶鱼、甲鱼、痴鱼、白条、青虾,哪一样做好了,味道不是足够地美?

但是水里的鲜又哪能被人一网打尽呢?
我们皖东特产一种,叫做梅白鱼,真正是“鲜得使人不忍离去”。
梅是梅雨季节的梅。每逢梅雨季节,淮河支流池河流经的定远段、凤阳段和明光段,特别是定远的池河太平桥(杯桁桥)往北五里至清水湾一带,一种叫做翘嘴白或参条子的鱼,必现特异之质:色白如银,浆汁似奶。众多传说中,我以为关于庄子的那一条最有神韵,不妨转述:时值梅雨,庄周钓归。悬鱼于门锁,寻妻。回,见鱼骨完整,余皆化奶渍淋漓。周大奇。


梅白鱼当真娇滴滴如此?夸张了、夸张了。但是池河里的梅白鱼,在梅雨季节的确是有些异象的:梅白鱼之雄鱼腹内有腺体,当外部环境合适时,就会分泌出乳白之液,似为自证娇美,异于寻常。


梅白鱼身段如银条,体内藏鲜嫩,适合清炖、红烧、蛋蒸、生拌和酸菜鱼。五种常见烹饪之法中,我最喜爱蛋蒸——银条躺在颤巍巍的鸡蛋羹里,说雍容也可,说慵懒也行,总之是可人得要命。这个小家碧玉,丝毫不输别家淡水里的闺秀与娇娃,我就当它是第一鲜,怎么了?

梅白鱼的传说与庄子有关,也有与淮南王刘安、与朱元璋、与乾隆有关的;我觉得,怎么也得与池河流域的青年男女有关。我觉得若去采风,站在池河的河岸边,是非常适合唱《风含情水含笑》这首甜歌的。

梅白鱼漫画
作者:榆木先生









主办: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
编辑:张荣蓉,初审:贲方舟
复审:严 慧,终审:高 宇
